心理諮商是什麼(二)什麼樣的人需要心理諮商?
來見我們的人,有時候遭遇重大的事件、失落,有時候因為太認真辛苦的活著,一部份的自己垮掉了,在不得以的狀況下,尋求心理治療的協助。很多人在見到我們之前已經求助了身心科(或是精神科),甚至有些是因為腸胃出狀況,被醫師建議來心理諮商,才找上我們。
在我談過的人們裡,心理層面受到的影響可能出現在生活的各面向:
生理上:胃口不好或暴飲暴食、失眠或是多眠、惡夢連連 、心悸、手抖、拉肚子、喘不過氣、胸悶、自律神經失調等。
很多人並不曉得我們的身體與心靈緊密相連,當壓力反應啟動交感神經系統的運作,一直到壓力解除副交感神經開始運作,讓我們放鬆、休息、情緒恢復,這個系統能不能好好搭配有很多的因素,生理上出現狀況已經是內在失衡的警訊了。
心理上:感到失控、情緒起伏大、易哭、暴躁易怒、容易厭煩沒耐心、憂鬱、悶悶不樂、焦慮、恐懼害怕、挫折、罪惡感、什麼感覺都沒有、空虛感。以上俗稱負能量,如同宅女小紅的標語「每個人心中
都有一座垃圾山」,不過對我來說,這座垃圾山裡藏了很多的寶藏,心理諮商像是在垃圾山裡挖寶的過程。
認知想法:覺得人生沒有希望、覺得自己沒有用、健忘、記憶力變差、反應力慢、注意力無法集中、無法做決定或是判斷困難、萌生離開世界的想法等。如果狀況還沒那麼失控,看書、尋求他人觀點都可以幫忙自己轉念、換個想法,不過如果失序的速度遠遠超出自己轉念可以消化的速度,這時候就會轉不過來,或是出現明明知道卻做不到的情況。
行為上:抽菸量增加、酗酒、暴食、出現自殘行為、跟伴侶家人衝突、容易與人爭執、不想見人、減少社交活動等。很多時候「有害行為」是另一個問題的解法,例如酒精麻痺痛苦,抽菸的時候可以有片刻的放鬆。有時候自己也為無法控制的暴力行為感到丟臉或是驚嚇害怕,這個時候更是需要找到一個您能夠信任的人跟您一起想辦法。
大致上來說尋求心理協助的人,有很長的時間,數週甚至數年,經歷某種程度的痛苦,這個痛苦影響到日常生活、學習或是工作。有些人則是外在好好的,成績、工作表現都很優秀,可是內心有很多不為人知的掙扎,不曉得該怎麼離開這個泥淖。其實日子可以不用這樣過,您可以不用一個人扛這些痛苦。
有些人認為心理諮商又不能讓死掉的人回來,不能讓無法挽回的感情回溫,不能讓無法溝通的人變得能夠溝通,確實心理諮商不能夠扭轉現實,不能夠讓已成事實的傷害消失,但是在諮商室裡我們可以談這個「傷」在自己身上產生的影響,這個「傷」發生之前自己是什麼樣的人,如果發現跟這個「傷」淵遠流長,我們談跟他交織的關係,我們慢慢在這個過程學會與殘忍的現實共存活(而不是一直跟傷痛拼命拉扯),逐漸找到力量好好的生活。
留言
張貼留言